学院简介

实验室定位:研究地表过程及其对可更新资源再生机理的影响,建立与完善地表多 要素、多过程和多尺度模型与人地系统动力学模拟系统,探讨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范式。

实验室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城乡过渡带及海岸带为重点,将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管理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作为国家目标,将发展资源生态学和多尺度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为科学目标,在地理过程与可更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领域,开展多学科综合集成实验研究,形成地表过程、资源生态、地表系统模型与模拟、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四大研究方向,为生态脆弱地区土地退化防治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系统的科学与技术支持,力争建设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和地位的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设有十个学术研究团队,具体包括:风沙过程团队、土壤侵蚀过程团队、生态水文过程团队、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团队、植被-环境系统互馈及生态系统参数测量团队、景观生态与生态服务团队、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团队、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模拟团队、区域可持续性与土地系统设计团队、综合风险评价与防御范式团队。
       实验室建立开放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开放合作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在不同层次上做好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含联合培养)工作、博士后进站工作以及国内外访问学者的合作研究工作,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的合作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定期发布开放课题,吸引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国内外同行来室开展工作或针对科学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联合申请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此外,实验室开展多渠道、多层面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承办和参加国内、国际相关的学术交流会和科学研讨会;积极建立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间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大与国内外学者的合作深度与广度,推动国内外科研人员间的互访、学术交流。

历史沿革: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10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开始建设,2010年4月第一次参加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成绩良好。2015年实验室在全面总结2010-2014年各项工作基础上,认真筹备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次评估;2015年5月,在科技部、教育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北京师范大学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经实验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良好成绩。



实验室领导:
实验室主任效存德教授,副主任为李小雁教授、张光辉教授、何春阳教授,第一任主任为史培军教授。

学术委员会(第三届2016-2020)

1 安芷生 院 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学委会主任 

2 秦大河 院士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局 委员 

3 周卫健 院 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委员 

4 姚檀栋 院 士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学委会副主任 

5 傅伯杰 院 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委员 

6 崔 鹏 院 士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委员 

7 宋长青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委员 

8 邵明安 教 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委员 

9 李占清 教 授 美国马里兰大学 委员 

10 邬建国 教 授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委员 

11 骆亦其 教 授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 委员 

12 白雪梅 教 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委员 

13 高尚玉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学委会副主任 

14 张大勇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委员 

15 刘宝元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委员 

16 董文杰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 委员 

17 史培军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学委会副主任 

18 江 源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委员 

19 效存德 教 授 北京师范大学 委员

 

原网站地址:http://www.espre.cn